自由式滑雪世界杯中国站圆满落幕,谷爱凌再夺金牌创历史【熊猫体育直播】
发布时间:2025-08-05 04:40

自由式滑雪世界杯中国站圆满落幕,谷爱凌再夺金牌创历史

【本报讯】12月15日,2023-2024赛季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世界杯中国站在河北崇礼云顶滑雪公园落下帷幕,在为期三天的比赛中,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选手齐聚一堂,展开激烈角逐,中国选手谷爱凌在女子U型场地项目中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夺得金牌,成为本站赛事最大亮点,这也是她本赛季继美国铜山站后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进一步巩固了她在该项目上的统治地位。

赛事盛况:顶尖选手云集,中国军团表现亮眼

作为北京冬奥会后中国首次承办的国际顶级自由式滑雪赛事,本届世界杯吸引了包括冬奥冠军、世锦赛奖牌得主在内的近百名运动员参赛,赛事设置U型场地、坡面障碍技巧和大跳台三个项目,全面展示自由式滑雪的运动魅力。

中国代表团派出12名选手参赛,除谷爱凌外,男子选手何金博在坡面障碍技巧项目中闯入决赛并获得第六名,创造了个人世界杯最佳战绩,冬奥冠军徐梦桃虽因伤缺席,但亲临现场为队友加油,展现了冰雪运动的传承精神。

自由式滑雪世界杯中国站圆满落幕,谷爱凌再夺金牌创历史

谷爱凌完美演绎“冠军归来”

女子U型场地决赛成为全场焦点,谷爱凌在首轮即以两个900度转体接1080度转体的高难度动作组合拿到93.25分,奠定领先优势,第二轮她进一步提升完成度,获得95.50分的赛季最高分,最后一轮尽管已锁定胜局,她仍挑战了全新的1260度转体动作,虽落地稍有瑕疵仍引发全场欢呼。

“能在主场观众面前突破自己特别有意义。”谷爱凌赛后表示,“这个赛季我着重提升了动作的多样性和连贯性,今天的表现是对训练成果的验证。”她的夺冠成绩比银牌得主、加拿大名将蕾切尔·卡克高出4.75分,优势明显。

技术革新成赛事亮点

本届赛事中,运动员们普遍展示了更复杂的动作编排,在男子大跳台项目中,瑞典选手比尔克·鲁德成功完成世界首个倒滑偏轴转体1980度动作,获得该项目金牌,国际雪联技术代表马克·舒马赫指出:“选手们正在突破人体极限,转体周数增加的同时更注重落地稳定性,这得益于新型滑雪板材料和训练方法的改进。”

中国队在技术应用方面也有突破,何金博在坡面障碍技巧中使用了AI辅助训练系统设计的独创路线,其“反脚270度上杆接正脚450度下杆”的组合动作获得裁判认可,国家队教练组透露,这套系统通过分析上千次训练数据,能精准优化运动员的动作时序。

赛事组织获国际赞誉

作为北京冬奥会遗产利用的典范,云顶滑雪公园的场地条件受到广泛好评,美国选手亚历克斯·费雷拉称赞:“雪质和赛道设计都是世界顶级,在这里更容易发挥最佳状态。”赛事组委会特别采用二氧化碳制冷技术维持跳台硬度,并启用高速摄像系统辅助判分,这些冬奥遗产的持续利用得到国际雪联主席约翰·埃利亚施的专门致谢。

在赛事服务方面,组委会组织200名志愿者提供多语言服务,并首次试行“智能观赛”系统,观众通过手机APP可实时查看选手动作解析,这种创新模式有望成为未来冰雪赛事的服务标准。

自由式滑雪世界杯中国站圆满落幕,谷爱凌再夺金牌创历史

中国自由式滑雪迎来新发展

本次赛事对中国冰雪运动发展具有多重意义,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倪会忠指出:“通过承办国际A级赛事,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组织经验,也检验了后备人才厚度。”据悉,中国自由式滑雪青年队在此次赛事中有5名队员获得外卡资格,15岁的李佳悦在女子大跳台资格赛排名第12,展现出新生代潜力。

产业层面,赛事带动崇礼地区滑雪相关消费同比增长40%,某运动品牌在赛事期间发布的谷爱凌同款滑雪板预售量突破5000套,反映出冰雪经济的强劲活力,清华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认为:“顶级赛事与大众参与的良性互动正在形成。”

展望未来:冰雪运动持续升温

随着米兰冬奥周期进入关键阶段,自由式滑雪的竞争格局呈现新变化,传统强国挪威、美国仍保持整体优势,但中国在女子项目上已形成集团竞争力熊猫TV,国际雪联竞赛部主任罗伯特·莫里斯预测:“亚洲选手在技巧类项目上的进步将改变项目生态。”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此次赛事掀起了新一轮冰雪热情,央视直播收视数据显示,决赛时段观众峰值达320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5%,这种关注度将转化为更多人走上雪场的动力,为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长期目标注入新动能。

在闭幕式上,国际雪联正式宣布2024-2025赛季世界杯分站赛将继续落户中国,这片曾见证冬奥辉煌的土地,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冰雪运动的未来。